人力资源部门可能消失,这不是在开玩笑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阅读(949
微信公众号
2019-05-20 23:06:00
我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这其中让我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很强调自己的作用,这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僵化。但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HR,这样一个部门可能会消失,但是HR职能不会消失。在给...
我做过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这其中让我感到最遗憾的事情,是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都很强调自己的作用,这是一种对自己职业的僵化。但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HR,这样一个部门可能会消失,但是HR职能不会消失。

在给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大量的案例,总结出一个企业发展规律。

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初生期,叫种子型企业,这个时期职能部门是很弱小的;

第二个阶段,成熟期,企业规模变得很大,财务、人力、行政、战略、质量、法务、审计等等一系列的职能模块加入进来;

第三个阶段,井喷期,企业快速裂变,内部再聚合成一个个小的创客平台,职能部门的规模再次变得非常小,但是力量变得非常强大,人力资源转型成为经营推动者。

· 组织的病 ·

传统的人力资源职能模式顺应企业的发展而生,但在企业成熟的后期,又很难推动企业的发展,阻碍了企业跨越到井喷期。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模式解决不了以下几个问题。

传统模式中,人力资源属于后勤职能,支持研产销采等经营职能,在企业内部与经营模块是流程串联的关系。而组织中除了经营模块能被用户直接评价之外,其他职能的绩效都是老板评价的,这个事情说不清楚。串联模式下的组织分工看似明确,却存在部门墙和隔热层的难题,而人力资源解决不了,这是组织的病。

组织制度设计要基于最恶的人性设计最善的制度,但传统串联式的职能划分中,横向上,部门间存在交叉职能的模糊地带,一个流程环节各部门会相互推诿。纵向上,上下级间的权力划分也不清晰,有的高层不愿意授权,迷恋权力,招募一名清洁工都要自己签字;有的上级不敢授权,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这件事要这样这样做。

流程再造也破不了这种隔热层和部门墙难题,于是人力资源找出了一个工具:KPI管理。但KPI管理一样存在问题:

1、目标切分困难。上级指派、下级藏拙, KPI层层分解,最后每个人都有KPI,但是所有的KPI加起来不等于企业战略目标。
2、KPI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所有的KPI反馈全是上报的数据表格,对于无法准确量化的数据,想要查证真实性,下级可以报喜不报忧。
3、绩效无法完全下沉兑现。企业很难衡量绩效的结果来自主观还是客观的原因,造成兑现的力度不够决绝,相当于预算的下放缺乏投后管理。

· 机制设计 ·

组织的病来源于机制设计的不合理,这里回顾一下两个标杆企业的发展历程,一是华为,二是海尔。

先看华为。96到10年,华为从IBM分别引入了流程再造体系和集成财务管理系统。集成产品研发流程、集成供应链系统和集成财务系统三足鼎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这之后,世界先进的管理体系和经验,没有人可以再教给他们了,于是华为内部裂变出很多创新模块,在企业内外部成立了很多创客团队。

再看海尔。98年海尔开始做OEC管理,从工厂走向了事业部制,建立了比较强大的职能部门,可以管控多元业态。06年到12年间他们进行了更加疯狂的改革,包括企业倒三角,一线去指挥二线和三线。13年开始,海尔打造了几个网络化组织样本,要求每个节点创造价值,分取收益,被称为“小微”。

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伟大企业的进程里,后期都是自己玩,海尔是边引边改,华为是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98年开始,两家伟大的企业同时开始走向成熟期。10年华为、13年海尔,他们都在成熟期的后期不约而同的走向了一种共同的模式:内部平台裂变。这个模式有两个特征,第一,内部并联,各个单元要死一起死;第二,薪酬不再来自于企业领导发放的预算包,而是来自于用户的支付。

来到成熟期后期的企业,人力资源急需突破,为组织转型做好准备。这时HR应该做管理还是做经营就变成很重要的问题。

· 转型经营 ·

管理是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做管理的人力资源部划分出来就几个工作:选用预留。老板你给我钱,我去完成招聘计划,但招聘计划有没有给企业带来收益?我不管,因为我只对动作负责。老板说,我宁愿多付一点钱,你人力资源能不能为经营结果负责?没人敢接,因为人力资源模式已经进入了僵化的套路。

而经营是做生意,把资源从低处买进来,附加价值后再从高处抛出去。人力资源与业务部门共同劣后,要死一起死。这个过程不需要HR按部就班完成各种规定动作,但是要交付结果。对我们广大职能部门来说,蒙了。人力资源部总把自己说的很高大上,我们是推动业务的,是业务的合作伙伴,这话说出去,我不信。

未来人力资源经营是一定大于管理的。因为如上分析,HR们生存的组织内外部环境在转变,传统的模式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这种转变势在必行。如何做?

第一,把资源从低处买进来。举个例子,人力资源经营的时候,人才引入怎么引呢?不是你去按岗核编,根据预算从低往高招聘人员。如果我引我们公司的CEO进来,我会告诉他,我给你120万,其中有80%对赌,你敢不敢?给出一个资源杠杆,有人不敢赌,有的人就敢赌。老板的目的不是给你一笔预算让你去引人,而是给你一个弹性的激励包让你去引人。

我也曾问过张瑞敏先生,如果都不敢对赌怎么办?这样优秀人才会流失。他告诉我那不是人才,如果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不在市场证明自己,我怎么知道你有能力。

第二,人力资源创造附加价值。把人招进来了,怎么获得这个人才的收益?现在的企业模式是把人招进来之后进行固化的培训,听听课考考勤算绩效,你就是人才了,这是错误的。有人问我,你能不能给我设计一个针对内部创客的人才培养体系?我说没有,只有人才折腾体系,就好比问我怎么培养野生动物一样,最好的方式把他放到实践里面去。

企业人力资源营造一个人员与用户相通的环境,并保证这个人员随时有知识的辅导和经验丰富的导师支撑。我们把这个东西叫知识管理,HR一定要把一线的优秀实践萃取出来,把它变成企业内部员工共享的东西,这是我们能创造的附加价值。

第三,人才激励和利润收割。这里结合企业内部创客模式说一说,重点强调内部创客的风控管理。内部创客化是成熟企业裂变的一种形态,HR如何在成立创客团队后,控制他在每个阶段的风险?建立内部创客是一种投资,要抓稳投后风控。

我们企业就走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路子,确保每个阶段风险可控。例如让财务、战略、法务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三自”部门,与业务部门绑定在一起,要死一起死。做事情之前评估预算的合理性,你要做一个项目,首先告诉我这个事怎么做,要花多少钱,再告诉我你在每个阶段项目达成的规划情况,做的好是多少,做的不好是多少。人力在这里真正上升到了战略的层面。

公开课里面我经常问年薪过百万的HR有没有?其实人力资源如果能从经营角度出发,做到低买高产价值输出,打造这样一种生态体系,年薪就有了。

最后补充一个海尔的例子,说明未来人力资源可以努力打造的内部平台模型。

海尔有一个叫用户小微的业务单元,拥有财权、人权、事权。当一个部门拥有了三权之后,就是一个公司。

这个公司获得用户的真实需求,而后去找到研产销服务各个环节谈合作,用对赌协议进行连接,这是一种合伙人的概念,把大家绑在一条船上,共同对结果负责。

比如研发常常是企业里最玩情怀的一个部门,当你说你这个设计不好的时候,他说你不会卖,你要他改的时候,他说你的需求老变,能不能有一个准信。

当你把他并联到一起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海尔有一个雷神游戏笔记本年营收十亿,少数用户反馈,屏幕上有三个亮点,产品问研发能不能改一下?研发说不改,因为国标规定三个以下的亮点都是可以的,所以不改。

后来,产品部门说,我把你拉到用户群里面,给你一个小时去说服他们。你要能说服他们,不改就不改,要说服不了,这会形成恶劣的口碑传播,影响整个业务大局。结果研发在经过了一小时的用户群攻之后,承诺说我改。

一般研发是不接触用户的,但经营化的企业内部创客平台,用对赌契约并联各个职能,大家要死一起死。人力资源和法务、财务三个一起,合并下沉到内部机构,将企业大平台裂变成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自营小平台,用这样的方式来推动小微生态圈的前进。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