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新变:局部回暖,春天未至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阅读(945
解放日报
2012-04-10 18:43:56
今年一些领域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  伴随春天的到来,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渐近收官。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再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众议热点。  不久...

今年一些领域出现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

  伴随春天的到来,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季渐近收官。

  在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温总理再提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如何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仍是众议热点。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也联合制定了首部国家级促进就业专项规划:就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

  数据显示,2012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共680万人,较前一年增加20万人;在上海,应届毕业生总数18万余人,较前一年增加约1万人。相比过去10年的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国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年均700万人左右,增长趋缓。

  与之对应的,是求职季中传出的一些“利好”:不同领域都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很多企业招聘时给出的薪水较往年提高约5%—10%;一批新型民企大大增加了招聘大学生的力度……

  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就业的春天渐近?未来几年,“回暖”可期?

  有学生offer多得拿到手软?

  专家分析:有一定代表性,但限于少数“精英”

  尽管尚未毕业,可同济大学大四学生林姝(化名)早已高枕无忧。

  她不仅找到了心仪的单位——中国建筑集团美国分公司,还在找工作的3个月中,拿到8个offer(录用意向书),令众人艳羡。

  有啥求职秘诀?“早准备没错。”就读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她,早在去年暑假就在各大就业网站注册,了解薪酬岗位行情。

  去年9月,她放弃了保研机会,顿感压力。由于最初定位也不明确,便到处跑招聘会、宣讲会。大金中国、苏宁地产、波斯顿咨询等全都海投,专业对口不对口一把抓,因为出身名校名专业,成绩优秀年年有奖学金,一下子就收获了3个offer。不过,小林一个也没有签,一个多月的求职经历,让她渐渐理清了思路,定位也更清晰。

  重上求职路,她把目标单位分为两部分,一是与专业对口度较高的建筑、地产企业,与之匹配的简历重点表达学习、实习情况,以及自己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理解;二是零售快消行业的外企,即使相关专业知识为零,在大学四年锻炼的学习研究能力也足以支撑从零开始,而且自己对这块也很有兴趣。与之相对的简历,则重点表述在课外创新项目中的工作和成果。如此有针对性出击,后面这一个多月,小林投的简历比之前少了许多,可收获的笔试面试成功率却有所提高,最终有5家企业向她抛出绣球。

  小林与学长交流发现,今年企业招聘普遍加薪,有的甚至较往年有20%的提升。拿她先后获得的8个岗位邀约来讲,钱都不少,可最终选择了这一家,却有着薪酬以外的考量。原来在这个海外岗位中,如果做满几年且能自己考上当地相关专业研究生的话,企业允许边工作边念书,还能报销部分学费。对一直想到外国读研的小林来说,这才是最大的“诱惑”所在。

  【分析】据应届生求职网CEO曹洪涛观察,名校优秀学生手持大把offer的情况,去年就已出现,今年尤为明显,在IT、汽车、银行、快消等领域,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反转趋势。从同济大学近两年数据看,该校2010届毕业生总体供需比为1:8.2;2011届毕业生总体供需比达1:15;上海财经大学举行的2012届毕业生招聘校园宣讲会,次数也较前一年增加近四成。上海大学举行的招聘会共提供1.1万多个就业与实习岗位,用人单位数量、岗位数量,以及外省市来校招聘单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专家分析:加薪更多出于“跑赢CPI”目的

 外企遭遇招聘难,被迫加薪?

    艾薇是一家国际知名家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结束了今年第一波校园招聘的她,不时感叹:“要招到需要的人,真难!”

  难在哪里?艾薇解释,我们的职位对大学生的要求很高,由于行业特殊性,一些最基础的职位,都需要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还由于公司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业务重组,对研发工程类、机械类的技术人才更为需求,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的人才并不多。

  遭遇90后毕业生的艾薇,总结出他们的几大特点:自信心更强,更重视自我发展,更关心职业发展以及培训。“有些学生认为,做些重复性的工作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但又不及时提升自我的竞争力。相比之下,我们一定会选择务实的学生。对于薪水,我们参考本行业的调研报告,今年有一定增长。”

  凌华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陈静宜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招募面向高校中的自动化、计算机相关院系,侧重制造研发类,本科生起薪达4000元,研究生起薪达5000元—6000元,而去年本科生的起薪是3000元—3500元,研究生的起薪是4500元—5000元,涨幅明显。“这两年CPI上涨快,应聘者个人的生活成本提高,同时我们也参照了行业市场标准。”

  “我们反对无谓的薪金比较。”陈静宜说,“一部分学生拿到几个offer之后,就开始比较,同学的底薪是8000元,我的薪资也不能低于这个数。但或许同学的沟通能力比你强,专业知识能够活学活用,和那份工作非常匹配,不是同一份工作、同一家公司,也不是同一个人,你怎么知道你的价值和他一样?还有一部分同学会脚踏实地想一想,我会些什么,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这类学生就像是千里马,需要伯乐去识别。”

  接受采访的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们还表示,针对大学生的新特点和企业转型要求,目前企业纷纷制定了人才培养、导师、轮岗计划等,满足大学生们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期待。

  【分析】高校就业专家指出,企业提高起薪的根本原因,在于提升引才竞争力。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浩明认为,今年大部分企业招聘时给出的薪水较往年提高约5%—10%,“将其放在经济大环境中考量,这样的升幅,更多出于‘跑赢CPI’目的,如果不加,如同变相降薪,招聘时显然会降低竞争力。”

  专家透露,自2010年以来,由于市场复苏、企业利润增加等因素,招聘市场与用人单位提供的薪酬双双呈现升温态势。随着产业升级、欧债危机、中国经济发展等,今年外企纷纷加大招聘应届生的力度,提薪的外企集中于制造业、IT业、通讯业等,这些自金融危机中苏醒过来的企业利润有所回升,同行业人力资源争夺加剧。“中智外企进名校”2012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上,对理工科毕业生需求明显增大。根据中智薪酬对上海外企的调研,相比2010届毕业生,2011年应届生起薪上涨17.25%。在此背景下,今年招聘会岗位的薪酬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不过专家认为,当前岗位增加,很大程度上源于几年前金融海啸压抑了用人需求后产生的反弹效应,并不具备长期保持这一态势的驱动力。同时,我国当前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应届本科毕业生谈不上是“专业人才”。他们求职时,甚至可能面对来自农民工、非大学学历者,以及“4050人员”的竞争。不久前,社会工作、广告学等18个本科专业,还因连续3年签约率过低、布点较多遭到市教委预警。因此虽然当前就业需求有所增加,但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态势仍将存在。

新型民企大量招揽大学生?

  专家分析:优秀大学生流向高科技民企或成趋势

  “今年已经是我们面向高校招收第6届管理培训生了。”京东商城校园招聘经理高阳说,“首批签约的就有20多人,4人来自北大,9人来自人大,3人来自清华,还有来自复旦、交大、中科院等名校的。”

  一位就业领域专家记得,曾有一家大型制造业民企,2007年1万余名员工中仅有30名大学生,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一大批高科技、电子商务等领域新型民企的兴起,在大学校园里招揽人才已经成为众多民企的选择。

  京东商城2012年集团招聘的人数达到2万多人,大学生占到20%左右,其中200多人将成为企业重点培养的管理培训生。这是企业锻造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一种途径,据称成为公司管理培训生的应届毕业生们,经过2—3年的业务锻炼后将迅速成长为职业经理人,并且开始有机会与CEO等高层领导一起开会研讨,得到点拨。这对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诱惑力。

  “90后大学生善于使用微博、校内网、人人网这样的工具,即便不认识企业里任何一个人,也可以通过微博加关注等方法打探 ‘内幕’。”高阳说,“我们可以让职场新人自主选择工作城市,还有调岗机会。”

  今年,有位北外的毕业生本已获得一个很好的央企工作机会,但再三考虑还是选择了京东商城,理由是“因为热爱互联网,乐于接受全新挑战,认可管理培训生项目。”

  同样在今年,大众点评网、凡客诚品、TP—LINK等一大批新型民企,都得到了一批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大学生青睐。

  【分析】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11)调查公布了上海地区十佳雇主,博世(中国)、巨人网络集团、联合利华(中国)等当选。其中,外企6家,国企2家,民企2家。上海地区的受访者还认为,最佳雇主应该具备的首要特征是:“完善的福利待遇”,其次是“有竞争力的薪酬”、“具有塑造雇主品牌的意识”。

  专家表示,虽然这些年,大学生回到“体制内”的就业趋向明显,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受到热捧。但是,随着一批新型民企在创业板上市,迅速融资扩大规模,并确立行业地位之后,企业机制发展逐渐成熟,需要一批有知识、并掌握信息化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企业,同时,一批敢于创新,看重个人锻炼成长的大学生也愿意投身其中,这或成为一种有利于社会创新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是——整个“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仍将处于就业人数的高峰期。由于供需矛盾相对前些年趋缓,未来几年,大学生找工作的机会将逐渐增多。然而,随着我国GDP增速的放缓,就业总量的压力和结构性矛盾依旧并存。

  依然明了的是,对于大学生个体而言,就业观念的转变与自身技能的提升,才是通往“春天”的最佳路径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