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还能有什么新鲜的
首页 > 知识 > 简历筛选 > 正文
阅读(946
搜狐新闻
2015-08-06 09:39:38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会催生大批的简历制作,甚至可以成为高校附近文印店里最主要的年底利润来源。但正如同缺乏进步、缺乏改变的高校教育一样,大量的简历还是因循守旧式地沿袭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老套路,...
\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会催生大批的简历制作,甚至可以成为高校附近文印店里最主要的年底利润来源。但正如同缺乏进步、缺乏改变的高校教育一样,大量的简历还是因循守旧式地沿袭着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的老套路,说不出毕业生的特点,的不准用人单位的需求,成为一份份徒劳、浪费的文案。
  -----以下正文详情-----
  不久前,传媒学院的学生们搞了一个30字简历大赛,最终选出了一批较好的作品,请我帮着评分并标注些意见。别的不说,这“30字简历”的创意倒还是不错,都说这是一个碎片化、快速消费的年代,不是说用人单位连多读几页求职者简历资料的时间都没有,而是提出一种思考:假如分不清重点、显不出特色,就算是洋洋洒洒上千字的简历投出去,也只是纸张与装帧的浪费。
  曾经有几年,一直忙于各种团队的组建,从电视栏目到网站建设,每一年的招聘季都会前往各种招聘会去物色人材。往往最大的收获就是:办公室接下来一年的文件夹都不需要再买了!而这些五颜六色、品质高档的文件夹里的那些简历,绝大多数都被“买椟还珠”式地丢进了垃圾筒。真不是对于求职者的不尊重,而是这些简历往往根本就引不起招聘者的兴趣。
  刚刚于1994年毕业的时候,倒真是用了那时DOS版的WPS,自行输入、自行排版再打印出来的一份个人简历,并在简历文档上特意注明:由本人制表、排版并打印。因为,在那时会用电脑打字、排版,不仅仅算是一个特别的技能,而且更能显示自己对于科技新技能的高度敏感性。只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学毕业生,还是老三样地制作这种千篇一律的文档简历,实在另人遗憾。
  当然,刚刚的目的也并不是要求大家在介绍自己时一味地求新求异,而是制作简历的毕业生要明白,招聘与求职本身就是一场买卖关系,每一方至少要能明白对方的需求,并向对方传递最有效的信息。因此,刚刚每次在参加一些大型招聘会时,都煞费苦心地琢磨如何制作现场的展板、易拉宝。相反的是,对于每一个递上来自己精美漂亮简历的学生,一旦要求他们讲讲针对我们招聘岗位及需求方向的优势时,往往会一时哑然,又或者很尴尬地这时才扭头看看我们的展板。
 
  这种毫无目的地求职举动并非只是在最终的招聘会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本质性的缺陷:甚至整整大学四年的教育与学习,都是盲目糊涂的。刚刚就曾经问过一名前来求职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你谈谈你们专业毕业后可以胜任什么样的岗位吧?对方哑然,只能期期艾艾地说:做电子商务吧……。
  人们曾以词汇本身的美好性来把大学称为象牙塔,无意中还真是落入了“脱离社会现实”的本意。且不说高等教育中对于专业设置、学习内容的落后与脱节,最大的落实还就在于毕业生如何向社会、向招聘单位推荐介绍自己:
  首先是观念老套,如上面所讲,二十年前人们对于电脑、外语与开车是高新技术三项,可类似的表述就在大学生简历中沿袭至今。往往看到“精通微软office”、“英语四级”、“已获驾照”等等的描述,总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说句实话,往往你在较真去让考验一下“Word文档的正反双面打印设置流程”这些知识点时,往往就会一下子戳破“精通”的气球;
  其次是虚张声势,最初看到有学生注明自己在学校获得三等奖学金、优秀干部等等,心想这个学生看来还是挺努力的。后来才知道,这种含糊的奖学金说法,许多时候还分校级、院级,优秀干部的评选同样有不同渠道、学校、学生会、团委、甚至各种社团体系。反正一句话,最终的效果反倒成为,如果简历上找不到类似的说明,可以看得出这个学生在学校混得是多么失败。当然,即使写上了,也就这样;
  再者就是所有简历都缺乏一个面对社会的有效标签。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最近网上热议的昆明学院在淘宝开了一家店铺,专门出售“毕业人才”。其最吸引眼球的,并不仅仅只是“每人1000元、还包邮”这样的另类表现手法,而是根据互联网的特点,给这65名首批毕业生“商品”打上了“互联网+型、一带一路型、制造2025型和集合精英型”的四类标签。
  关于昆明学院推出的这65名毕业生最终是不是真的如这四类标签所言那样的货真价实,但仅仅是这样的分类与推荐本身则说明了该校推动就业发展的一种正面积极的努力,他们的确开始明白了,要根据市场的最新需求,去推荐自己的学生,更希望这种想法能及时反馈到大三、大二的教育实践中,把真正适应市场需求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学生。
  说到刚刚目前还在发愁的“中国蓝TV”快速发展中的人才压力,招聘的大门依旧是面对社会敞开着,往往大量纷纷而来的简历所标出的却是如今天题图中所绘,展现在眼前的都是“学霸、游戏迷、校草”这样的旧套式,充其量出现个把“社交家、创业者、程序员”就算是令人眼前一亮了。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