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助“德国制造”转型
首页 > 资讯 > 国际新闻 > 正文
阅读(943
广州日报
2012-12-11 12:42:10
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新型工业化系列访谈德国是个靠科技兴国的国家,其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

“新思想 新观点 新论断——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新型工业化系列访谈

德国是个靠科技兴国的国家,其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大众都来自德国。

当下,我们正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之际,德国的工业发展值得我们借鉴。本报记者专访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高思范,以飨读者。

工厂的厂房后来变为文化中心、信息行业总部,工人走出工厂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再就业,大型企业的影响力变弱,中小企业灵活而又快速地成长,这都是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涟漪效应”。——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高思范

谈制造业不应过分依赖服务业

记者:世界经济仍未走出下滑的阴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德国高端制造业为什么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高思范:的确是这样的,我也认为制造业的优势、工业的优势让德国在经济危机中相对顺利一些,跟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工业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我认为其他国家过于依赖服务业。

记者:在经济危机下,财政收入也会减少,对企业的扶持有没有减少?

高思范:在这次危机中,联邦政府对传统产业和新型企业都进行了帮扶,例如财税上的补贴,而且加大了对职业学校的支持力度。我个人的意见是传统产业不需要再补贴了,应该把更多财力物力放到新兴产业上。当然,政策制定里面有很多比较复杂的掣肘因素。

谈工业转型 重点放在技术的研究开发

记者:新型工业化这个概念,虽然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因为各国情况不一,也走了不同的路、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德国是怎样做的?

高思范:工业化转型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整体来看,这个过程首先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断退出,例如煤炭、钢铁行业,德国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开始转型的,我们发现传统行业别的国家也可以做得很好,所以没必要再重点发展,然后就是把精力放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这个转型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德国花了很多财力物力。

记者:谈德国的工业化避不开鲁尔工业区,能否以鲁尔区为例子,具体谈一下如何实现转型?

高思范:我家就在鲁尔工业区附近,虽然不在核心区,但仍可以明显感受到鲁尔的“蜕变”过程,我在那里生活了20年。转型的那些年,你会突然发现一间工厂停工了,突然发现多了一间职业学校,突然发现街上的蓝领少了白领多了。工业化的转型可以带来很多变化,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发生变化。在鲁尔区,工厂的厂房后来变为文化中心、信息行业总部,工人走出工厂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再就业,大型企业的影响力变弱,中小企业灵活而又快速地成长,这都是新型工业化带来的“涟漪效应”。

谈德国工人 职业培训是最有效的投入

记者:德国人的严谨,堪称世界榜样,也让“德国制造”成为品牌精品。德国在培养现代产业工人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经验?

高思范:德国制造,是我们的骄傲。这个品牌大约有200年的历史了,那时候的德国社会政治家和教育家就开始懂得,只有素质高的工业才能制造出信誉高的品牌。所以那个时候起,我们就开始特别注意职业培训,直到现在我们的在工人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都很多。我们发现这样的投入“性价比”非常高,发挥的效力很明显。可以这样说,如果你问一些德国企业家,什么是最有效的投入?他们会坚定地回答“职业培训”。

记者: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高思范:在德国实行的是“2+1”的双元制,2年在学校,1年在企业;2年财政出资,1年企业出资。教育本是国家的义务,但是德国的企业是非常乐意参与这项计划的,他们想以此留住需要的人才。

谈环保:家用太阳能结余可卖给供电商

记者:近几年,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很多欧美国家和企业开始到中国推荐自己的环保技术。环保产业,也被成为德国制造的未来。

高思范:环保产业是一个高效益的行业。德国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注意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时开始一些企业就进行了技术研究,他们在国内推广自己的环保技术,帮助国内的企业减少污染,后来又到了国外。例如一家位于江门鹤山的大型德资皮革厂利用先进的环保技术治理工业污水;广州珠江城大厦的节能空调系统采用的多项节能环保技术 90% 以上是德国的。

记者:德国如何抓住绿色浪潮的契机,促进环保等新型产业发展的?

高思范:在德国,新能源利用也是非常普遍的,虽然在整个能源结构中只占10%左右,但是你可以看到很多家庭的屋顶上都装了太阳能电池板,我家也有,德国还出台了《新能源法》,有许多鼓励性的规定,例如我家的太阳能发电如果自用之后有结余,可以输送到统一的电网,卖给供电商,这是很好的政策。

背景链接

关停全部核电站发展可再生能源

2011年5月底——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几周之后,德国联邦政府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德国成为首个弃核的工业国家。在全德17个核电站中,1980年以前建造的核电站已经全部关闭。截至2022年底,剩下的核电站也要逐步关闭。德国将来的用电将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

采访手记

制造业也有春天

对高思范总领事的采访约了一个星期,往来邮件近十封,在这段时间内,不断强化着我脑海中的两个关键词:制造业、工人。

先说制造业,正如高思范先生所言“是我们的骄傲”。我想在近几年经济危机中,这种“骄傲”在不断强化。在所有欧洲国家里,德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最小、复苏的步伐也最快。试想,如果没有近几十年甚至近百年夯筑的工业基础,如果没有制造业的“高端”转型,德国的今天肯定不会如此“气定神闲”。

说到第二个关键词,我有点意外。其一,想不到德国的职业教育历史如此悠久,在200年前就开始了,可见他们的远见卓识,也说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一个工业转型期国家是多么重要;其二,想不到德国的企业家“觉悟”如此高,参与职业教育可以在吸收人才方面占得先机,如果说德国的人才战略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各界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德国经验表明,制造业的前景并不像有人描述的那样暗淡。当下,制造业的春天非但没有远去,而且在强化着自己对宏观经济“定海神针”的重要作用,这跟我们强调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不谋而合。在此,也特别感谢领事馆新闻处处长Katrin Buchta 女士现场协助翻译。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