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职场巨婴:对不起,我们只招成年人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阅读(1035
中人网
2019-07-03 09:37:01
1、别人家的优秀员工认识个小区宝妈,90后,人美人缘好,带娃做饭样样精,大小聚会她张罗,朋友有难她伸手。更难得的是:人还有一份做的非常不错的工作,业绩排名常挂前三,得过各种优秀员工、荣誉表彰;每月收入...
1、别人家的优秀员工
 
认识个小区宝妈,90后,人美人缘好,带娃做饭样样精,大小聚会她张罗,朋友有难她伸手。
 
更难得的是:
 
人还有一份做的非常不错的工作,
 
业绩排名常挂前三,得过各种优秀员工、荣誉表彰;
 
每月收入少则1万,多则2-3万。
 
旁人看来,不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吗?
 
怎么能赚的那么多?
 
没错,她的工作门槛低,时间相对充足,很多宝妈们都会选择此行,
 
然而,能坚持下来并干的好的人凤毛麟角。
 
旁人观察:
 
她每天接送娃、干家务、上班、见客户、开会,怎么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确实,这个我们都疑惑过:
 
边上班边带娃,生活工作能保持平衡,还都做的很优秀。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员工吗”?
 
她能做的好,和她的一个特质息息相关:
 
成年人思维。
 
这点特质,在我认识的很多大牛身上都能看得见。
 
我见过很多职场巨婴:
 
干活挑肥拣瘦,期待被照顾;
 
遇到一点问题,立马问同事;
 
选择恐惧症,害怕做决定;
 
怨天尤人,逃避责任;
 
对于这种“巨婴婊”,我只想说:
 
对不起,我们只招成年人。
 
2、想法决定行动
 
《奈飞文化手册》八条文化的第一条为:
 
“只招成年人”。
 
何为成年人?
 
每个企业的文化、发展阶段不同,定义会各有千秋。
 
但我们能确定一点,心智的成年才可能会有职业素养的成熟。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咿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社会中的成年人。
 
从人类学来说:
 
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这是成长显性的曲线。
 
从职场来说:
 
成长它更多的是从思维层面表现,从想法转化到行动的。
 
将职场思维可以归纳为“成熟思维模式图”:
 
依赖思维:围绕着“你”这个观念。
 
你照顾我,是你的责任,你帮我做决定就好了,你怎么说我怎么做;
 
独立思维:围绕着“我”这个观念。我自己来,我想要自由,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互赖思维:围绕着“我们”这个观念。我们一起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事情,它更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共赢。
 
举个例子:
 
部门里有了一项创新型的工作,大家开会讨论谁来做这个项目。
 
有人会说:
 
这个事情我没做过,没人带真做不了。---“依赖型思维”
 
有人会说:
 
这个事情,我来主导可以;
 
但还需要联合财务部、运营部的同事一起来干;
 
最好是成立一个项目小组,每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最终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互赖共赢思维”
 
有人会说:
 
这个事情我来做就行了,要其他部门协助来做太麻烦了,他们还不一定配合,有这个沟通的时间还不如多干点事---“独立性思维”。
 
不同的思维,工作认识层面的差异化,会直接决定了行动能否有结果导向。
 
职场中的成年人,他一定不是依赖性思维的人,只有具备了互赖共赢的思维,才能实现双赢。
 
3、有选择权的积极主动
 
一个成熟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环境,他都有选择的权利。
 
美国总统罗斯福家里被偷,朋友们都安慰他;
 
他却给朋友回了一封迄今为止都让人津津乐道的信;
 
他在信中表明了三种态度:
 
第1,这小偷只偷了东西,没伤到人是好事;
 
第2,这小偷只偷了部分东西,没有把东西全部偷光,这是好事;
 
第3,最重要的,当小偷的人是他,不是我,这是更大的好事。
 
在常人看来是不幸的一件事,在罗斯福眼中成了一件好事;
 
这是他态度上的乐观,更是他把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他可以消极的抱怨小偷,是小偷破坏了他们的生活;
 
他也可以积极的换一种思维,过去已成过去,现在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都知道:
 
积极主动是个优秀的品质,可有多少人真能理解到内涵呢?
 
积极主动的人,关于自己的任何事都会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那个嚷嚷着老板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的人,你把自己工作前景的主动权交给老板了;
 
你在抱怨老板给的少,我就干的少时,
 
对老板来说,你干的不好,换一个人干就好了;
 
对于你来说,你丢掉的是老板的信任、晋升加薪、更好的工作机会;
 
那个抱怨领导傻X同事不靠谱工作无法干的人,你把工作干的好的权利交给同事了;
 
外在的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时,你要么忍受,要么滚蛋,要么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抱怨越多,你的工作就会被这些负面情绪左右着,而你就沦落为了情绪的奴隶。
 
4、识别真实动机,达成有效目标
 
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
 
“三重需要理论。”
 
从工作角度把人的动机分为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亲和需要。
 
三种需要非独立排斥的关系,而是可以彼此共存。
 
不同的人,不同的境况,工作动机组合不一样,排序和权重也会各不相同。
 
在管理领域,我们常说管理人员一定要区分组织内不同工作动机的人。
 
不同的动机需要,我们的激励措施和管理方式会有侧重点。
 
然而,有多少人正视了自己的工作动机呢?
 
有个朋友在换新工作时,遇到两个难以抉择的工作机会。
 
一份是继续干老本行:
 
稳定发展期的科技公司的hr负责人,薪资比上一份高出40%,离家近,加班少,管理5人的团队。
 
一份是转行人力资源公司做产品运营,初期待遇和期望值有比较大的差距,工作节奏快,公司加班常态化。
 
第一份工作安逸稳定,有条不紊的做自己一直擅长的事。
 
第二份有挑战性,需要勇气突破自己的能力陷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更多。
 
朋友难以抉择,在她询问我的意见时,我问了一个问题:
 
“下一份工作,你想要获得什么?”
 
“我在目前的岗位上工作多年,一直想要能有质的能力提升,包括专业知识的扩充,个人潜力的挖掘,事业能有更大的空间”......
 
其实,朋友的回答已清楚表明了两份工作的匹配度。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了目标达成。
 
朋友需要的是个人事业的提升,成就动机的推动,她才更有可能实现工作大有作为的目标。
 
试想,如果她是一个权力需要的人,一份是5人的团队管理,一份是团队成员的一份子,她会更适合哪份?
 
可在实际工生活中,不管是新工作的选择,辞职跳槽,还是任何需要自己主导选择的事情,
 
很多人考虑的点是冲动的,以伪动机形式存在的;
 
短暂一时的我想要,并非内心真实的需求动机;
 
你的选择,会有一个未来的方向,我们可以称其为目标。
 
当你的动机能和目标相匹配,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保持稳定;
 
能引导你的行为朝着目标去行动时,它才是你内心深处真正的动机。
 
你想要减肥,目标是成为一个90斤的白富美;
 
在减肥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事物诱惑着你,可能是美食的召唤,懒惰的借口;
 
他们每时每刻出现在你的意识里,告诉你,吃一顿没什么大不了的,坚持不下来就算了。
 
反复的诱惑,不停的告诉你,这才是你当下最想要的;
 
你内心真实的动机是别委屈自己,想干啥干啥。
 
可理性下来,你会发现这是自我麻痹的伪动机,它把你真实的要减肥的动机压制住了。
 
此时,千万别忘了你的目标是什么。
 
5、写在最后
 
不管你是70后,80后,90后,00后,
 
不论你是青春朝气的年轻人,还是被这个社会定义为大龄的中年人;
 
在职场中,有核心竞争力的你去哪家公司都是核心骨干;
 
何为核心竞争力?
 
关键点在于你是否拥有职场人的成年人思维。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