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单位喜欢问隐私
首页 > 资讯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阅读(948
新华社
2015-11-30 10:36:15
28日,全国高校2016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长春晚报记者肖虹28日,全国高校2016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长春举行,面向所有求职大学生免费开放。今年的主办者东北师范大学共有毕业生...
\
 
28日,全国高校2016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长春晚报记者肖虹
 
28日,全国高校2016届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在长春举行,面向所有求职大学生免费开放。今年的主办者东北师范大学共有毕业生6953人,据粗略统计,当日来自全国高师院校的两万余名本科毕业生和1万余名研究生入场找“婆家”。
 
师范生更看重事业编
 
今年是东北师大首次承办全国高校毕业生教育人才招聘会,依托全国教育人才专业市场的资源,洽谈会在参会单位的质量方面有显著提高。
 
“截止到招聘会前两周,我们已经接到了涵盖26个省,共2800多家用人单位的参会回执。学校在高师院校毕业生求职意向、用人单位的层次与区域分布等综合考量下,最终确定1000多家用人单位参会。其中,教育局的数量比去年上升了两倍,重点中小学的数量比往年提升了一半以上。”东北师大就业指导中心毕海洋老师介绍说。
 
记者注意到,最能吸引师范毕业生的工作条件就是事业编。刘同学是师范生,但不是免费生,他当天仅向3家中学投了简历,学校地点都在南方,离黑龙江老家都挺远。“虽然有的学校我没听过,工资一般,但是都能给事业编。”小刘坦率地说。
 
聊不够扫微信二维码接着唠
 
为了迎合90后求职者,很多企业参会前做足了功夫。“你们可以先扫我的二维码,回头咱们在微信上详谈就可以,毕竟你们还没有毕业,还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现场,一家北京教育机构的招聘代表见等着投简历的学生已经排队了,马上掏出手机调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让同学们扫码加微友。
 
“这招好啊!请问,我回头把电子简历直接微信发给您行吗?”队伍里,一名求职大学生问。“完全可以。每一份简历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之后会通知部分同学来面试。”该招聘代表一脸笑容地回应道。“回头我也会把本公司的相关介绍,岗位需求用微信发给各位同学,让我们彼此都增进了解。”他补充说。
 
当天到场招聘的用人单位中,很多都将企业二维码、招聘人员微信二维码印在了海报或名片上,以期和求职大学生保持后续联系。
 
90后大学生爱炒公司“鱿鱼”
 
孙同学是省内一所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不是师范类。他向记者反映一个现象:递简历时,好多用人单位会问些似乎和招聘求职不相干的问题,比如父母的工作,有没有女朋友,有没有兄弟姐妹,父母希望的工作地等。“又不是相亲,查户口啊!”小孙抱怨说。
 
为啥用人单位热衷于打听毕业生的隐私呢?一家天津的电子类企业招聘代表方经理解释说,一是考察毕业生的沟通能力、亲和力,“聊生活话题,学生比较放得开。”二是通过这些问题判断一名学生与岗位是否匹配,入职后能不能稳定下来。
 
“拿我们招聘的文职岗位总经理助理来说,就需要应聘者有比较高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亲和力。而‘产品设计’这个岗位,新人来了以后要全员培训、学习,再上岗。一名新人如果培训上岗后因为离家远、女朋友在外地等原因很快辞职了,那对公司来说肯定是损失。”方经理说,90后大学生都很聪明,学习能力和悟性比较高,但往往太自信,缺少踏实和吃苦的干劲,能坚持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人不多,动不动就把公司“炒鱿鱼”了。
 
炒公司“鱿鱼”成当代大学毕业生常态
 
90后毕业生是否真如上面那位招聘主管方经理说的那么爱跳槽?仅凭一场招聘会的反馈或数据肯定不够权威。
 
本月23日,第三方权威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组数据:通过在线调查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数据,回收全国样本26.4万个(其中高职高专生样本约13.8万个),结果显示:在半年后离职的大学生中,98%是学生主动离职的情况,只有2%是因“被雇主解职”而离职。这似乎印证了那位招聘经理的话,炒雇主“鱿鱼”已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常态。
 
本月,麦可思还同时公布了2013届、2014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各类型用人单位的月收入,供更多求职大学生参考。
 
从中可以看出,201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单位就业的人群月收入最高(4203元);与2013届相比,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各类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月收入都有所上升(注: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的月度现金收入)。
 
90后女孩凭零食创业
没毕业就当老板
 
长春晚报记者肖虹
 
通讯员熊晓颖孙宇
 
随着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时代到来,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011级本科生刘淑媛就是这样,她的一个身份是大学生,另一个身份是长春市风恪商贸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昨天,记者通过搜索手机微信号找到刘淑媛的“零食家族”微店主页,里面汇集“甜心糕点、蜜糖果脯、无肉不欢、清新果冻、闲来磨牙、可口坚果、河风海味”等众多解馋零食。除了线上零售渠道,刘淑媛还有线下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销东北农特产、休闲食品以及日用品,至今销售额已达数十万元。
 
1992年,刘淑媛出生在内蒙古的一个小山村里,从小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人的命运。上大学后,她积极加入各种创业实践类社团和创业比赛。“那些活动开阔了我的视野,帮我打开了创业大门。”她说。
 
经过两年的思考与积淀,刘淑媛开始着手创业。2014年3月她组建了第一支6人创业团队,销售零食和日用品。当整个团队还在为做老板而高兴时,一盆冷水泼在了他们的头上,因为零食非刚需,没多久销售情况便每况愈下。为了扭转局面,刘淑媛和小伙伴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法,他们注册了微店,实行校园o2o的营销模式。即便如此,由于物流跟不上、后台疏于管理等问题,订单仍然寥寥,前期资金投入全部泡汤。这群90后的创业者蒙了,团队开始产生浮躁、抱怨的情绪。
 
经过反思,刘淑媛认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于是她向学院寻求帮助,主动了解大学生创业扶持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创业园区和小额贷款方面。在学院老师的帮助下,刘淑媛的公司逐渐走出了低谷,两个月后,长春市风恪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在最初几个月的经营中,刘淑媛和小伙伴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当别人在k歌、打游戏、逛街的时候,他们在写工作计划、整理客户资料,不断拜访客户。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很快步入正轨,规模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到拥有全职、兼职在内的60人,半年的营业额近30万元。
 
如今,除了商贸公司,刘淑媛开始拓展新的创业领域——大学生求职与培训。“现在所有做大学生招聘服务的公司,基本围绕着企业的用人需求服务,很少真正为大学生考虑。”刘淑媛说,她正着手注册吉林省风恪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并致力于创办公司门户网站“汇智联达”。她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无线三个渠道,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真正实现从“简历仓库”到“人才加工厂”。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帮助100万年轻人找寻到职业幸福。”刘淑媛自信地说。
延伸阅读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深圳市搜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4 www.zhaopi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粤ICP备11064537号

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